今天(11月7日)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——立冬,也是冬季的起始。立冬,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,万物进入休养、收藏状态。那么冬季如何做好养生呢?来听听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倪爱华怎么说。
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此为天道之大经,这是自然界的规律。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,人体也遵循着这个规律。”倪爱华说,“立冬开始阳气潜藏,阴气盛极,草木凋零,动植物的活动趋向休止,有的甚至进入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,为来春的生机勃发做准备。就我们的人体而言,新陈代谢也处于一种相对缓慢的水平。”因此,冬季主收藏,就是要养护好阳气,避免外界的阴寒之气过度消耗体内的阳气。
如何才能在这个时节守护阳气?倪爱华从吃、穿、睡、运动、情志5个方面给出了建议。
吃——饮食宜温补
冬季对应人体的“肾”,故冬季进补,关键是补肾。
倪爱华建议,可以多吃一些黑色补肾的食材,如黑豆、黑芝麻、黑米、黑木耳、黑枣等。日常的热量补充可以选择牛羊肉、鸡蛋、豆制品、牛奶等,不宜吃过咸的食物以防止耗伤肾精,寒冷食物也要少吃,如螃蟹、海虾、西瓜等。
当然,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补肾方法,应做到平补阴阳。气虚者,表现为乏力、气短、腹胀、头晕等,可适当吃黄芪、党参、太子参、山药、大枣等;阳虚怕冷者,可多食用牛肉、羊肉、龙眼肉、南瓜、韭菜、芹菜、栗子等,但是要忌食生冷的食物;阴虚者出现口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燥等情况,可多食用甘凉润燥之品,如鸭肉、牛奶、鸡蛋、鱼肉、芝麻、蜂蜜、百合等,但是要忌食温阳燥热的食物。
穿——重点部位要保暖
中医讲究“冬保四暖”,即要做好头、脚、腹部、背部的保暖工作。
如头部不注意保暖,寒气会随着头部血管收缩,出现头疼头晕等症状,因此,冬季出门时要准备好帽子,做好头部保暖。
所谓“寒从足生”,只要脚部不凉,身上也不会觉得冷,所以足部的保暖也要做好,要经常用热水泡脚,可在泡脚水中添加一些老姜、黄芪等中药。需要注意的是,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,通常控制在15至20分钟,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的人群可适当缩短泡脚时间。
80%的人都看过的文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