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身体还好吗?
是否会腰酸背痛腿抽筋?体虚无力精神差?
这是身体在告诉你,要注重身体健康学会养生了。那么,你真的了解养生吗?
养生的内容非常庞大,如果想要了解养生精义,首先需要了解到养生这个体系的一些大框架,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养生这门学问的大致脉络。
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八大部分进行了解。
01
做好养生是重中之重
针对目前的现状和社会现实情况来说,做好养生是重中之重的。
之前有个刷屏的文章说:第一批90后都秃了。还有一些新闻报道,说很多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得重病,甚至是早早离开人世。其实如果纵观整个社会,差不多是一个十人九病的情况。现在想找一个百分百健康的人,还是挺不容易的。
现在社会上有两个普遍现象:其一是很多人无论是身体上,还是精神上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;其二是面对这些问题,社会上缺乏正确的理论、正确的方法和专业的组织来解决这些社会痛点问题。
这就是为什么养生,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和现状下需要做的重中之重的事了。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,让整个社会都开始认识到,有个好身体能抵抗瘟疫有多么重要,于是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医学,重新认识中国文化,这是传播和践行养生之道,弘扬中国文化的历史机遇。
如果人们都掌握了不生病、少生病的学问和方法,益寿延年是可以做得到的。
02
对养生要有基本的认知
既然养生这个问题如此重要,社会痛点很大,人们的需求也很大,那么很自然的,如果想要了解这门学问,得对养生这件事,有个基本的认知。
养生这个事,可以和卫生这件事放在一起来看。什么是卫生?就是保卫我们的生命。一听这个话,感觉就跟打仗一样。是的,卫生就好比是打仗。而养生就是养护我们的生命,或者是管理我们的生命。
如果说卫生是军事作战的话,那么养生就好比是用政治手段来治理我们的生命。
所以说,养生和治病,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。就好比,政治和军事,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一样。如果把这两个领域,两种学问,混为一谈,就会变成用军事理论去治国,用治国理论去打仗,这样都是不合适的。
《道德经》中讲“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”。对应在养生和治病这两个领域,也是类似的道理。道是同一个道,只是用法不同。以正养生,以奇治病,这是大的原则。
黄帝内经里面讲了这么一段话,非常的精辟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!”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。这和治国也很类似,如果政治效果很好,天下太平,那是打不起来仗的。如果天下乱了,说明政治手段不行了,就得打仗。
80%的人都看过的文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