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儒风君
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”
饮食起居,都有自然规律可循。
记住这套顺口溜:
三寒两倒七分饱,健健康康活到老!
1
三寒
所谓“三寒”,就是要预防三种寒气。
从而增强正气,防止邪病入侵。
防风寒
俗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但也要有个度。
秋天风寒,并非人人可冻,当心冻出一身病!
身体这三个地方千万别受风,老病根都是这样留下的。
头为诸阳之会,心脑血管病患者、偏头痛人群,要注意保护头部别吹风。
颈部血管集合,受风寒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。
腹部脏器众多,又没有骨头保护,是人体最脆弱的部位。
肚脐眼又称神阙穴,是人体的长寿大穴,尤其要保护好。
防寒湿
寒必伴有水,水液停滞结聚而为湿。
寒重一分,则湿亦重一分,寒湿互结。
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伤于湿者,下先受之。”
寒湿入内,容易伤人体下半身的关节。
导致下肢发凉、麻木、疼痛,甚至破溃、发黑、坏死。
比如老寒腿,就是腿沉、腿凉、腿肿胀、腿发困等。
应格外注意关节防寒,不穿短裙、短裤,不露膝、脚踝。
若是关节觉得冷,可以给自己加个护膝,或者将双手搓热覆在关节上。
防虚寒
虚寒的人,往往面色比常人白,而且很少口渴。
他们体质虚弱,基础代谢率低。
体内产生的热量少,四肢即使在夏天也是冷的。
最典型的症状是畏寒怕冷、手脚冰凉。
除少部分人是先天阳气不足外,大多数人都是贪凉。
少吃生冷食物,杜绝长期熬夜等不良习惯,可以有效预防。
2
两倒
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起居有常。”
所谓“两倒”,就是要睡好“子午觉”。
子时大睡
子时,指半夜11点到1点。
此时阴气最盛,而阳气衰弱。
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阳气尽则卧。”
子时不睡伤阴,阴虚容易嗜睡。
这个时候最容易入睡,而且睡眠质量最高。
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说:“凡眠,先卧心,后卧眼。”
意思是,说睡前一定要稳定情绪。
静静地躺着,然后慢慢合上双眼,自然就酣入睡梦。
80%的人都看过的文章
